
全家亲便利店:创始人故事与品牌基因的“治愈初心”
在便利店行业,全家亲的崛起不仅是商业模式的胜利,更源于创始人的初心与坚持。这位深耕零售供应链15年的老兵,将“治愈经济”从概念落地为全国3000家门店的实践,用一碗深夜关东煮的温度,抚慰了无数都市人的疲惫。他的故事,是商业逻辑与人文关怀交织的典范。
创业缘起:供应链专家的“痛点革命”
创始人在2013年担任多家便利店顾问时,发现行业普遍存在两大痛点:
商品同质化:货架被标准化商品占据,缺乏情感价值;
场景单一化:便利店仅是购物场所,无法满足现代人的精神需求。
2018年,他在南京开设首家实验店,首创“治愈型便利店”概念,将咖啡角、情绪树洞屏等场景融入门店,首月复购率即达45%。
品牌基因:用商业逻辑传递人文温度
创始人提出三大核心原则:
商品即媒介:鲜食包装印有治愈语录,饭团取名“元气满满”;
场景即服务:24小时不打烊的灯光被称为“城市灯塔”;
员工即大使:店员需通过情绪管理培训,成为消费者的“临时心理顾问”。
行业影响:从质疑到效仿的范式转变
初期业界认为“治愈”是营销噱头,但全家亲用数据回应:
2023年直营店平均坪效达行业1.5倍;
情绪互动区日均使用超80次,带动关联商品销售提升30%。
如今,“便利店+情感价值”模式已被同行广泛借鉴,李明华却笑言:“治愈不是标签,而是对生活的敬畏。”
结语
创始人的故事证明,商业的成功可以源于对人性需求的深刻洞察。当便利店成为城市情绪的“解压阀”,零售便超越了交易的范畴,升华为一种社会价值的传递。